高樓該往上跑還是往下跑
超高建筑也越來越多,我們已經正式步入“高樓時代”!但是,城市建筑物越來越高,火災隱患卻不會因為樓層的而減少,相反,樓層越高,危險越大。
前不久,武漢一高層小區發生火災致亡事件,再次引人思考:如果當時碰到這種情況的是你自己,能安全逃生嗎?消防人員為大家指點逃生迷津:
百米高樓半分鐘煙氣能到頂層那么,高層發生火災,應該往上跑,還是往下逃?
如果22層著火了,應該怎樣逃生?一般火場中為致命的是煙氣,煙氣往上躥速度是很快的,快到令人措手不及。以一棟百米建筑為例,半分鐘煙氣就能到頂層,這也是高層逃生難的真正原因所在。
消防人員介紹:高層著火時,盡可能了解火災蔓延和煙氣彌漫的方向,就一般住宅來看,都是使用實體墻進行隔離,沒有火災蔓延的通道,火一般燒不到家里來。如果出現大量煙氣順著陽臺或者房間的窗戶彌漫進房間,這樣就需要關閉煙氣進屋的通道,開啟沒有煙氣或是煙氣較少的通風口(窗戶或門)等待救援;如要選擇主動逃生,盡量向近的通道,比如樓頂、避難層、平臺等開闊地帶逃生。不準將繩打結使用,也不準將鉤直接掛在安全繩上使用,應掛在連接環上用。
通過請現場事故處理人員詳細介紹事故經過和安全帽受損部位和狀況,分析棒狀物體從后腦部位穿透安全帽進入人頭部的原因,發現了一個一直被安全帽設計者甚至是標準制定者所忽視的問題:大家都主要考慮了頂部防護,但忽視了建筑現場作業時,很多人需要低頭干活使后腦部位朝上——這是現場作業中工人常見的作業姿態。由于安全帽在設計上只考慮了頂部朝上時的受力狀況,設計出帽頂的形狀陡度可以保證作業人員直立時迫使墜落物滑開;但對在作業人員低頭干活時安全帽設計的后部保護沒有專門考慮,結果造成了安全帽后腦部出現可怕的“盲點",使得一些工人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如使用家用電器時無人照看或在使用后忘記關掉電源,使電器長時間處于通電狀態。
從實際操作角度上,這些措施并不是非常高難度的技術要求,目前大多數生產廠家都可以做到。緊迫的步驟就是首先強化標準中對此項指標的要求;再督促企業加強安全帽的安全性研究,以提護功能。拉力試驗機出現故障的處理方法及原因分析拉力機也稱拉力試驗機,電腦式拉力機可測試各種材料及成品、半成品的物理性能,選購各種不同的夾具可做抗拉、抗壓、持拉、持壓、抗彎、撕裂、剝離、黏著力、剪力等試驗。對于安全帽生產廠家來說,盡快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改進,生產出質量安全更可靠的產品,可以避免同類事故發生時的責任風險。
生產銷售:
安全帽動態沖擊力測量設備
安全帽沖擊試驗儀
安全帽耐穿刺性能測試裝置
以上信息由專業從事摩托車頭盔水浸箱生產廠的中科恒維于2021/1/13 7:52:06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源:http://www.ddmoncler.com/qdzkhw111-1161534981.html